今年的经济环境如何?想必各位都有所体会。反正以往早餐标配三两牛肉面的笔者眼下也时常为该不该给二两小面加个煎蛋纠结犯难。在这种环境下,“只进不出”基本会成为多数企业人事工作的基调,大宗商品制造企业更是如此。不过新能源一哥比亚迪却在人事招聘方面开足了马力,在今年校招了超3.18万名应届生当上了“人才收割机”,与一众“降本增效”力求自保的企业形成了鲜明反差。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比亚迪当下的用人策略和其他企业来了个背道而驰,并实现了与3.18万学子的双向奔赴呢?在我看来,答案就在隐藏在其“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核心发展理念中。而这恰恰也是近几年比亚迪实现大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给其他中国企业再次向上的发展启示。
产品导向、技术内核,广纳贤才为持续科技创新
(资料图片)
其实比亚迪广纳贤才的原因很好理解,两组数据就能说清楚这其中的缘由。一是比亚迪2023校招的3.18万名大学生中,硕博占比高达60%以上,招收研发人员占校招总人数的80%。
二是比亚迪自1995年成立以来,年年加码研发投入。截至2022年底,其已经拥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同年研发投入总额达人民币202.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7%。20年来,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1千亿,拥有11个研究院。
显然,比亚迪如今的爆发并非偶然踩中风口所致,而是一家产品导向、技术内核的科技型企业持续科技创新带来的必然爆发。而大规模、高质量的校招,就是其科技创新必要的举措。力求用人才创新去落地技术创领,以确保比亚迪制造能始终保持对同时期同类产品的技术代差优势。
之所以比亚迪能在近两年如此内卷的汽车行业中实现大爆发,就与其新技术的密集落地密不可分。拿我们熟知的汽车领域来说,“刀片电池”让电池安全不再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疑虑和阻碍;DM-i/DM-p超级混动技术弥补了此前混动车普遍存在馈电油耗高、动力弱的短板,而且还将售价妥妥地拉低到了和同级别燃油车一样的水平,展现出了平替燃油车的竞争力。
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e平台3.0,则让比亚迪纯电车型在设计颜值、续航达成率、驾控性能、主被动安全、智能化等方面全面领跑行业。易四方平台、云辇技术更是让众人看到比亚迪用技术实力向国际一线豪华品牌叫板的必然。如此再回过头来看比亚迪2023年校招中的求贤若渴,也就完全能明白其用意了。
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粮草”充足可支撑编制扩充
当然,在这个汽车从燃油向新能源过渡、AI、元宇宙即将井喷的时代节点之上,应该所有的企业都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同样也深知技术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要。照理说大型制造型企业校招广纳贤才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才对,那我们为什么并没有听到比亚迪之外的其他企业大规模校招的消息呢?问题就在于想是一回事,有没有实力去干又是另一回事。
说直白一点,就是比亚迪兜里足够殷实,有足够的钱和粮去招兵买马、扩充编制;而有相当部分企业眼下都身处经济低迷的泥沼,还在为自救绞尽脑汁,压根儿没有精力去顾及人才储备的事。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比亚迪能在众多企业挣扎煎熬之际独善其身呢?我们还是从熟知的汽车市场找答案,来看看比亚迪的销量表现。
2022年,比亚迪全年新车销量为186.3万辆、同比增长208.6%,不仅在中国品牌中独占鳌头,同时也将曾经不可一世的所有合资品牌抛在了身后。而令一众企业焦头烂额的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车累计销量高达125.26万辆,同比增长94.25%,在高位上依然完成了大幅增长。
此外,比亚迪主导腾势汽车,也凭借超级混动的实力用腾势D9(参数|询价)成功攻占了此前中国品牌久攻不下的中高端MPV市场。下半年,由“易四方”平台打造而来,搭载比亚迪“云辇技术”的百万级新能源高端豪华品牌首款车型“仰望U8”也会上市,千呼万唤的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也会如约面市。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除了整车制造之外,还拥有全行业最完备的零部件自主研发和供应体系,具备新技术落地的完整通路,这也为其产品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享有代差优势提供了先决条件。并且比亚迪除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销售之外,其业务还覆盖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新能源获取、储存、使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电子设备制造多个领域,2022年集团营收达4240.6亿元,同比增长96.2%,是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其实力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
双向奔赴,因青年才俊在此能获得理想的待遇和前景
招聘和就业是一场双向奔赴,比亚迪在2023校招中招超3万名应届生,除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力作为支撑之外,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就是其能为广大优秀应届生提供他们理想的待遇和发展前景。
事实上比亚迪2023年校招的岗位遍布37个城市,招聘专业也覆盖了机械、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力学、交通运输、化学、材料、工业工程、物理学、土木、仪器、统计学、数学、能源动力、物流管理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50个专业类别,做到了让应届生“有岗可投”。
另外,比亚迪还拥有专业完善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坚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发展理念,搭建出了一个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利用线上、线下多培训渠道,通过面授、案例研讨、活动拓展、技能比武、项目研讨等多种创新培训与培养方式,持续提升公司的人才竞争力。在应届生眼里,这也是一项实现自我成长不小的“福利”。
而前文中笔者提到比亚迪的业务范围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除了新能源乘用车,以新能源大巴为代表的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已在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累计交付超9.5万辆,总运营里程超100亿公里;比亚迪云轨已落户全国多座城市甚至是巴西萨尔瓦多这样的海外城市,成为了当地民众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比亚迪电子业务也已渗透全球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新能源汽车、户用储能、智能家居、游戏硬件、无人机、物联网、机器人、通信设备、医疗健康设备等市场领域;作为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比亚迪新能源产品更是覆盖了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光储一体化等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牢牢占据行业前列,可以说为应届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还有,比亚迪在深圳、重庆两地设立了两个创新实践基地、三个工作站,在站人数逐年翻倍,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建立14个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并在2021年广东省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创新赛中荣获银奖,在国家人社部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中荣获铜奖,已经培养出成果丰硕的博士后天团,成就了不少高级人才的梦想。
而这一切都客观反映出一个事实,即比亚迪能为高级人才们持续提供其理想的待遇、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以及光明的前景。对有才能、有抱负、有远见的应届生而言,无疑有着最大的吸引力。换句话说,比亚迪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也是众多高知人士的共识。
结语:比亚迪2023年校招超3万名应届生,这场双向奔赴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在信息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及未来,普罗大众对待消费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看重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唯有加大投入进行科技创新,并积极在产品上落地,方才可能赢得市场和民众的认可尊重,最终形成产品热销、资金收益、人才储备、科技创新的正向循环。而这,就是中国车企乃至所有中国品牌实现二次向上的必经之路。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