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节气历史由来: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2、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相关资料图)
3、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4、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5、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6、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7、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8、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9、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10、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
11、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12、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13、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14、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15、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