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头条!破解人才培养错位难题?专家建议职教课程开发项目制

2023-03-10 15:50:19 来源:南方都市报·湾财社

近日,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职业教育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广东作为职教大省,如何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日前,南都教育联盟推出“湾区职教京粤连线——产业转型下的技能人才如何培养?”线上研讨会,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联系中心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综合研发创新中心主任盛鸿宇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民建佛山市顺德区总支委员罗丹;全国人大代表、世赛冠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以及“00后”软件开发工程师张伟做客南都直播间,就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成长通道等问题深入探讨。

问题

智能化转型出现一加一减人才培养周期滞后

“现在的企业智慧工厂自动化产线在增加,12.8分钟可以生产出一台机床,优化了非常多的工作流程,增加了对数字化产线运维人员的要求,但对基层产线工人的需求在减少。”多年来,罗丹不断往返于学校和企业之间,时刻感受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她感慨道:“在这一加一减中,学校并没有现成的专业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岗位人才满足企业需求。”

盛鸿宇对此亦表示认同。“我们总比企业慢半拍,难以做到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能老师前几天还在上人工智能的课程,讲web3.0,但是过几天,ChatGPT就已经出现了。让学校根据企业现有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一般是3-4年,等学生毕业时,企业要么已经完成转型,要么同类型的岗位人才已经饱和,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产教融合一直以来被视作是破局良方,但产教融合的探索向纵深推进时,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依然面临着课程教学体系落后、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落后等问题。

以课程开发为例,盛鸿宇分析道:“我们需要找真正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已经在大企业或中小企业有多年工作经历的从业者来做职业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教师们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核心课程。但是近10年来并没有人做这样的工作,专业标准往往是由学校老师确定。”

如何找准解决方向?罗丹也提出了“三连问”:第一,老师是否清晰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第二,老师是否有能力构建并实施相应的培养方案达到企业所需要求;第三,学校是否具备相应培养条件。

“职业教育法出台后,我非常期待能在地方或国家层面的探索上就产教融合突破一些壁垒。”罗丹谈道,职业院校的一大合作对象是民营企业,在公立院校和民营企业这两套体系中,如何构建支撑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比如混合所有制如何落地,如何明确收益分配,校企合作的边界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仍然亟待明晰。

建议

课程开发项目制、纳入企业标准注重交叉学科培养

要解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矛盾,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成为嘉宾们的共同关注点。“我们现在也一直在思考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走得更远。”罗丹建议,在用专业架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补充其他形式,比如项目化,在真实项目中让学生得到素养的提升。“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需要在学习中获得积极反馈,完成一个项目,获得一个成果,无形中就是在正向反馈。”

她建议,以专业作为基本载体的培养方式可能已经不够了在课程中设计不同的项目,有了新岗位、新技术就迅速地通过项目转化到课堂中,能有效应对技术技能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但这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很大挑战,老师除了要能解决企业的问题,还要具备非常好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把项目进行教学转化,再把学生组织起来,相应地,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发生改变。

盛鸿宇表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需要有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比如行业企业的标准和需求应该提前纳入到职业教育评价标准中。“我参观过很多头部企业比如摩托罗拉、西门子等企业的人力资源考核,他们的录用标准实际上考察的并不全是专业知识,反而是学生的专业思维、创新思维、团队意识,而这些内容在我们的职业教育里目前还很欠缺,更多地投入在了共建基地、创新团队等方面。”

盛鸿宇认为,教学上还应注重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打破院系壁垒,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在国外一般是按照电子信息大类进行培养,培养成本高,但学生的适应能力强,有助于打造宽基础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岗位交付能力和迁移能力,这是学校应该重视的地方。”

杨登辉建议,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法定义务,尤其国有企业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强化薪酬改革引领,薪酬分配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要将职工教育附加经费提取比例、职工培训等纳入企业参与政府重大项目招投标、土地划拨、税收、融资等考虑因素。

另一方面,推进技能人才工作立法。他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技能人才工作方面的专门法。为解决技能人才工作中权利义务不明确、责任主体不清晰和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强化技能人才工作系统性,形成工作合力,建议国家层面启动技能人才工作立法,将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带有规律性和长期适用性的成果固定下来,强化技能人才工作推进的刚性约束,大力促进技能人才工作。

“如果我们真的能把年轻人对技术技能的热爱激发出来,整个社会才能真正树立起崇尚技能的文化,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罗丹说道。

分享

00后”职校学子缝皮鞋、送外卖

线上学习技能转型成为软件开发工程师

在线上论坛中,年龄最小的嘉宾“00后”软件工程师张伟分享了他的职校学习和求职经历,以下为张伟自述:

我以前就读于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在职校读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对理科有兴趣,但是说实话,当时同学都比较迷茫,来了职校不知道要干什么,而且自己也不认可自己,觉得出了学校我们可能会被低看一眼,当时感觉以后没啥好前途。我记得我们班上只有少数同学感觉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对学习有热情。没读多久后,在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影响下,我选择了外出打工赚钱。

进过很多工厂,做过手袋、缝过皮鞋、还组装过配电箱,开叉车、送外卖,千篇一律的重复日子,让我感觉到枯燥无味,像一个机器人一样,这中间也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和没有学历的艰难,觉得生活特别迷茫,总觉得自己要有一技之长。有一天就在网上看到了腾讯课堂上易道云的C++编程课,觉得老师讲得挺不错,后面就学完了课程,感受到自己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去年开始找工作,最后很幸运地被录用,成为一名C++开发工程师,目前从事AOI激光检测产品的开发,月薪11K左右。也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走弯路,在校的时候就要抓住学习机会,多读书,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其次是做技术的人,除了学习外,要多做多练习,做到知行合一。特别想跟职校同学们说的是,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认可自己的学习能力。国家要建设技能型社会、终身学习型社会,掌握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都能获得好的发展机遇和未来。

大咖点评: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第一份职业,也应该关注最后一份职业。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出更多的张伟,毕业后不用尝试开叉车、送外卖,不用走弯路碰壁,能够完成复杂综合性的任务,有产业思维和数字素养,出校门后直接找到月薪11K甚至待遇更好的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联系中心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综合研发创新中心主任盛鸿宇

“张伟的分享对我很触动,他在职校的迷茫和感受都非常真实,基本进入职校或技校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阶段。但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反复碰壁后,展现出了很强烈的自主性。我认为教育很重要的两点,第一个体是不是有意愿去改变;第二当你有意愿改变的时候,外界是不是恰好能给予支持。无论哪一层次、哪一类型的教育,最重要的都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热爱,点燃心中的火,想要努力去改变的个体,有了内生动力后,就能够把这一点点光变得越来越明亮。”

——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民建佛山市顺德区总支委员罗丹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